知識小百科

水準測量


問題水準測量
 
答案
一般政府機構或相關工程單位均定期或視需要會實施大面積或局部性之水準測量,以掌握地形地物地貌之變化。事實上國內首先發現地層下陷現象即於五○年代在台北地區,由工程人員於檢測堤防高程時所發覺。
自地層下陷區以外之一等水準點以精密水準測量引測至地層下陷區,並於地層下陷區設置適量之基準點,經由多次不同時間之測量結果比較,可求出地層下陷量;再由各基準點的地層下陷量,可繪出等下陷量線,求出下陷中心。至目前為止,精密水準測量在對全區域整體地層下陷現況之調查為最普遍且精度較優的方法。
除此之外,比較過去歷次檢測結果,亦可觀察出地層下陷範圍之變化,以及其與產業分佈或土地利用之關係;其限制之處即其耗費人力、時間較多、不易自動化,且測量之時間間隔較大,不易獲得連續之地層下陷資料。目前水利單位於 沿海地層下陷較嚴重之地區施行傳統水準測量即限於人力時間,故平均2~3年方得輪流施測一次。
說明水準測量的下陷速率計算方式如下:
(1) 本期的水準樁高程 — 前一期的水準樁高程 = 本期水準樁下陷量。
(2) 利用全部「本期水準樁下陷量」內插出「本期下陷趨勢面」。
(3) 平均下陷趨勢面 = 本期下陷趨勢面╱測量期距。
(4) 累積下陷趨勢面 = 累加【各個時期的下陷趨勢面】
(5) 利用平均下陷趨勢面內插出平均下陷速率等值線。
(6) 利用累積下陷趨勢面內插出累積下陷量等值線。
(7) 利用等值線以GIS技術計算面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