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小百科

遙測INSAR干涉量測技術


問題遙測INSAR干涉量測技術?
 
答案
透過衛星遙測獲得地表高程變動量,不僅不必赴現場,人力時間俱可節省,且可瞭解大面積區域之下陷趨勢及分佈,故自應大力推動評估促進其可應用性。INSAR干涉量測技術即為目前最具潛力者。INSAR技術乃利用衛星微波影像資料,經相位干涉計算分析後,快速準確獲得研究區的地形變量,其變形偵測潛力可達公分級,目前已被各國應用於地震學、火山學、森林學、冰雪、土地利用等研究上。
合成孔徑雷達干涉技術(InSAR)因其高解析度及公分級精度之優勢而被廣泛運用在大地測量上;差分合成孔徑雷達(D-InSAR)則是以衛星雷達回波同調特性發展出之前瞻性量測技術,而永久性散射體合成孔徑雷達干涉(PS-InSAR)可以利用天然永久性散射點,有效獲得地表變形資訊,由反射訊號得到高精度(公釐級)的變位資訊。
InSAR技術的工作主要包含以下六大項:
(1) 研究區域之評估。
(2) 衛星影像基本資料整理、訂購與建檔。
(3) DInSAR演算處理。
(4) PSI演算處理。
(5) 干涉測量結果驗證。
(6) 資料融合處理與分析。
雷達干涉量測技術(InSAR)應用在地層下陷的監測,在許多國家已行之有年(Galloway et al., 1998; Amelung et al., 1999; Bell et al., 2002; Hoffmann et al., 2003; Galloway and Hoffmann, 2007; Hung et al., 2010; 2011)。相對於傳統大地測量的點狀資訊,InSAR技術利用雷達波掃描可快速獲取地表整體面狀資訊。透過分析出可能發生地表變形之區域位置,再至該處設置精密的大地監測設備,改以「面線點」的監測方式,將可直接針對變形區域進行細部調查,並與既有水準測量資料與地層下陷監測井資料進行比對,作為資料間的相互驗證。
參考文獻:「103年度多元化監測及整合技術應用於宜蘭、嘉義、臺南及屏東地區地層下陷監測」委託服務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