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小百科

地層下陷監測井


問題地層下陷監測井
 
答案
台灣地區的地層下陷問題主要與地下水資源開發失調有關,先是民國四、五十年代台北盆地因都市急劇發展,引發大量超抽地下水,而產生嚴重的地層下陷問題,經相關單位進行水資源開發及地下水管制得宜,地層下陷現象才得以獲得控制。但西南沿海地區因耗水型產業之發展,彰化以南直至屏東,也發生嚴重地層下陷。
至民國93年最大累積下陷總量,以屏東塭豐3.22公尺為最大(民國61年至93年),另下陷速率以彰化縣溪湖鎮一帶最為顯著,最大年下陷速率為14.2公分,其次為雲林縣褒忠、元長一帶,最大年下陷速率為10.4公分。地層下陷之監測調查有多種方法,包括地層下陷監測井、水準測量及衛星科技之應用等,均可由不同的角度來監測地層下陷的發生與過程。其中地層下陷監測井之設置主要用於監測地層之壓縮行為與特性,對於下陷機制的探討可提供最直接的驗證資料,亦可發揮預警之功效。
地層下陷監測井網之建立,主要配合民國83年以後”台灣地區地下水觀測站網計畫”及”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之實施,由當時之經濟部水利司(後改制為水資源局)規劃,且設置於台灣西南沿海下陷嚴重地區,後來經濟部水利署持續推動第二期地層下陷防治執行方案,在新發生地層下陷區及地層下陷潛能區持續增設地層下陷監測井,以監測抽水造成地層不同深度之壓縮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