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層下陷區地質條件

台南水文地質環境


    臺南地區位於臺灣本島西岸之南部,為嘉南平原之中南段,行政區域主要屬臺南市。本區範圍北以八掌溪與嘉義地區為界,南至二仁溪與高雄地區為界,東起嘉義丘陵—新化丘陵以西,西止於臺灣海峽。本區主要為平原地區,在平原東緣緊鄰山麓丘陵,更東側為阿里山山脈,其地形分區如圖3.1-8所示。


圖3.1-8 臺南地區地形分區圖
    本分區的地面地質主要為現代沖積層(如圖3.1-9),東側周緣之丘陵地則出露上新世至更新世之地層,有卓蘭層(相當地層)、古亭坑層、頭嵙山層(相當地層)及台地堆積層;丘陵以東之山區(大尖山斷層及左鎮斷層之東側)則出露中新世至上新世之地層,有南莊層(相當地層)、桂竹林層(相當地層)、卓蘭層(相當地層)及頭嵙山層(相當地層)。中央地質調查所於民國88~92年間進行嘉南平原水文地質調查研究,分析嘉南平原之沉積物、古地形與新期構造,成果如圖3.1-10所示(中央地質調查所,2007)。

圖3.1-9 臺南地區區域地質圖(中央地質調查所,2000)
註:原始地質圖精度為五十萬分之一地質圖

圖3.1-10 嘉南平原基盤深度(a)與全新世沉積物厚度(b)分布圖(中央地質調查所,2007)
    區域中全新世沖積層的厚度各地不一,北部約200公尺,南部約50公尺;由臺南台地的16~36公尺,向西至安平增加到175公尺,向北至布袋為60~80公尺(經濟部水資源局,2001)。
嘉南平原的地層複雜,多為砂泥互層,分層明顯但延續性不佳,厚度變化大,且沒有顯著的阻水層(特別厚泥層)及含水層(砂層),地下水上下連通性不佳。水文地質特性大致以鹽水溪為界,粗分為南、北兩段,北段涵蓋嘉義及臺南等地區,臺南地區位處於北段之南區,沉積速率受第四紀以來海水面變化的影響,沉積速率向南遞增,但粒度則反向南變細;地下水層連通性除了靠近麓山帶的區域外,一般尚佳(賴典章等;2003)。
臺南地區錦湖至臺南的南北向地質剖面(如圖3.1-11),在深度約250公尺內之水文地質約可分為四層:第一層深度自地表至地下約70公尺深度,含水層自錦湖向南有逐漸增厚趨勢,於臺南站最厚;第二層約分布於75~125公尺之間,含水層以頂山及十分一帶較顯著,分別向南北減薄;第三層約分布於125~180公尺間,含水層呈凸鏡體狀,以南北兩端之錦湖站及臺南站較為顯著;第四層在180公尺之下部分,砂層之比例極低,且呈薄凸鏡體分布,此層並無明顯之含水層存在;整體來看,臺南地區以南側之臺南站含水層分布狀況較佳。

圖3.1-11 臺南地區地質剖面及水文地質概念分層圖
本文參照水利署計畫之106年度臺北、桃園、嘉義、臺南及屏東地區地層下陷監測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