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小百科

蒸發散概述及影響水面蒸發因子


問題蒸發散概述及影響水面蒸發因子
 
答案
水或冰因受熱能改變而形成水汽之過程稱為蒸發(Evaporation),在水文循環中各階段過程中均有蒸發存在,故蒸發量對於水資源計劃而言為極重要之考量因子。而水汽自有生植物散發至大氣過程稱為發散(Transpiration)。若綜合上述兩者之總合謂之蒸發散 (Evapotranspiration)。
蒸發與蒸散為水文循環中重要現象,其作用可調節氣溫,使氣溫適合人類及其他生物生存。當我們分析水文平衡時,必須對蒸發與蒸散充分瞭解,才能對流域內水之活 動加以合理估算,以推求流域內之缺水量、土壤蓄水量、地表暴雨量及洪水流量等水文資訊,作為集水區內水資源開發之基本資料。
影響水面蒸發之因子甚多,各項影響因子概述如后:
A.溫度:一般言之,氣溫與水溫完全受太陽輻射熱量之影響,太陽輔射熱之多寡,直接影響水溫之高低,故蒸發之速率亦隨水溫之增加而增加。因此水溫增加時,水分子活動轉劇,動能隨增,易於逃離水面而蒸發進入空氣中。
B.風:風本身不能直接影響蒸發量之多少,然風吹過水面,可携走水面上空之水汽,使其不易達到飽和,可增加水分子之溢出量。一般情況下,蒸發量與風速成正比,平均風速增加10%,蒸發量將增加1~3%。
C.濕度:濕度乃空氣中含有之水量,在一定溫定下空氣中所含之水汽量有一定限度,達此限度即為飽和。蒸發量等於空氣飽和時之濕度與同溫度時實際濕度之差。
D.氣壓:大氣乃具有質量之氣體混合體,如氣體分子密集,則密度增高。氣壓增加將壓制水分子逸出水面,故蒸發隨氣壓之增加而減低。
E.水質:水中如有化合物,水面之蒸發即滅少,例如含有1%之塩類溶液,蒸發減少1%,海水平均含塩3.5%,其蒸發量亦略比淡水小2~3%,此為含有塩類之水溶液,常在水面形成一薄膜阻碍水之蒸發。
F. 水深:淺水或小面積湖泊,因其中水之上下對流容易,夏季溫度高時,水溫亦高,蒸發量較大,冬季則反之;深水湖泊則不然,因水之密度在4℃時為最大,如水溫 開始為0℃,由0℃升至4℃,對流作用即發生。超過4℃時對流作用將停止進行,亦即水底將為密度最大之水。夏季氣溫升高,水面溫度亦升高,但水底溫度因對 流緩慢且需熱量龐大,升高不易。秋冬時氣溫降低,水表面開始對流作用,直至4℃為止。故深水湖泊夏季蒸發量較低,冬季反較高。
G.水面大小與形狀:單位面積蒸發量隨水面面積增大而減小,通林生氏(Tomlinson)曾假定大水庫之蒸發量為1,則10,000平方呎水面之蒸發比值為1.2,1平方呎水面蒸發為1.4。水面形狀與風向有關,因而亦影響蒸發。

參考文獻:
■ 王如意,易任,應用水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