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地層下陷面積

雲林地層下陷現況


 
1.雲林地區110年至111年下陷分析
分析雲林地區 110~ 111 年平均下陷速率,成果如圖 6-16, 由圖中顯 示,本年度雲林縣下陷速率超過 3 cm/yr 以上的鄉鎮包含: 元長鄉、北港 鎮、土庫鎮、 虎尾鎮、 崙背鄉、褒忠鄉、大埤鄉、 二崙鄉、 東勢鄉、西螺 鎮等十鄉鎮, 全區顯著下陷面積達 239.5 km 2;今年度雲林地區沿海鄉鎮 地層下陷情形皆未達顯著程度( 3cm/yr),上述鄉鎮皆為內陸鄉鎮, 最 大年下陷速率位於元長鄉達 7.9 cm/yr。
(一)套疊 109~110 年與 110~111 年平均下陷速率圖亦顯示近年雲林地區主要 下陷區域集中在內陸鄉鎮(如圖 6-17) 。 下陷速率 5 cm/yr 等值線範圍大 幅縮減,去年度 5 cm/yr 下陷等值線涵蓋北港鎮、元長鄉、褒忠鄉、土庫 鎮,大埤鄉,今年度 5 cm/yr 等值線已縮減至元長鄉和土庫鎮境內;另 110 年元長鄉東側有一由下陷速率 7 cm/yr 等值線所包圍之區域, 111 年度已速 率減緩為 5 cm/yr,且分布範圍縮小。 今年度重點沉陷區內各檢測點成果列 於表 6-9, 本節以下依各鄉鎮之檢測成果進行說明。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2.雲林地區110年4月至111年9月下陷分析
分析雲林地區 110 年 4 月~111 年 9 月水準測量資料,計算各測點年 平均下陷速率繪製成圖 6-38, 最大年下陷速率發生於元長鄉的檢測點內部 I027, 年平均下陷速率為 5.43 cm/yr, 其次為虎尾鎮的檢測點水利雲 203, 下陷速率為 5.41cm/yr。 110 年 4 月~111 年 9 月之顯著下陷面積為 47.37 km 2,與 110 年 4 月~111 年 4 月相比,顯著面積由 239.5 km 2 下 降至 47.37 km 2。
回顧先前測量成果,與上述成果對比: 內部 I027 於 109 年 4 月~110 年 4 月之間平均下陷速率為 7.3 cm/yr, 而於 110 年 4 月~111 年 4 月之 平均下陷速率為 7.9 cm/yr;而水利雲 203 於 109 年 4 月~110 年 4 月 之間平均下陷速率為 6.2 cm/yr,而於 110 年 4 月~111 年 4 月之平均下 陷速率為 6.4 cm/yr。
套疊兩時間區段之平均下陷速率等值線圖(如圖 6-39), 110 年 4 月 ~111 年 4 月為圖中藍色等值線, 110 年 4 月~111 年 9 月為圖中紅色等 值線, 圖中顯示在 110 年 4 月~111 年 4 月以下陷速率 5 cm/yr 等值線為 主的範圍:元長鄉與土庫鎮接壤一帶,於 110 年 4 月~111 年 9 月期間, 該範圍下陷速率下降為 3 cm/yr,該範圍內包含了下陷速率為 7 cm/yr 之 兩小區域, 下陷速率亦下降為 5 cm/yr; 另土庫鎮與虎尾鎮接壤一帶,則 呈現 3 cm/yr 等值線範圍擴大, 5cm/yr 等值線範圍縮小。
表 6-20 與表 6-21 為最大下陷與回脹檢測點分析表,表中將 110 年 4 月~111 年 9 月此時間段再細劃分為四個期間,分別為: (1)110 年 4 月 ~111 年 9 月, (2)110 年 4 月~111 年 4 月, (3)110 年 9 月~111 年 9 月, (4)111 年 4 月~111 年 9 月,詳列各期間雲林地區最大下陷年速 率之水準點位、年平均下陷速率以及下陷量。
圖 6-40 與圖 6-41 為 110 年 4 月~111 年 9 月水準點高程變化圖, 繪製成圖之水準點包括:內部 I027,水資雲 3,水利雲 203,水利雲 16-1,6-51 水利雲 75,水利雲 71-1, TK003, TK012,上述各點皆位於雲林主要下 陷區域,其所屬鄉鎮可參見表 6-9。
圖 6-42 為由 GNSS 觀測資料所繪製之彰雲地區 111 年豐枯期下陷量 圖,其中豐水期採用資料為 110 年 11 月~111 年 5 月,而枯水期採用資 料為 111 年 5 月~111 年 9 月。
yuli_tab_5_24.png
yuli_fig_5_41.png
yuli_fig_5_41.png
yuli_fig_5_41.png
yuli_fig_5_41.png
yuli_fig_5_41.png
3.雲林地區81~111年累積下陷分析
雲林縣地處濁水溪沖積扇南半部,為本省重要的農業縣之一, 70 年代 由於農產品價格欠佳收益不良,加上養殖業利潤優厚之利誘下,導致沿海 地區農地大量變更為養殖漁業。惟養殖事業必須仰賴大量淡水以保持魚池 水質潔淨,在沿海地區地面水源缺乏的情況之下,養殖業者轉而抽汲地下 水,後因過量的抽取地下水,進而引發地層下陷的發生
分析雲林地區 81~ 111 年下陷面積如表 6-23,整體評估雲林地區近 30 年的累積總下陷量,內陸地區下陷量已達 198 cm,累積下陷量圖最大 水準點為內部 I027, 如圖 6-43。 由歷史分析資料顯示,雲林地區下陷中 心呈現由沿海逐漸向內陸轉移的趨勢(Lu et al., 2016), 早期雲林地區於 80 年初有兩個下陷中心,一個位於金湖附近,另一個位於臺西蚊港附近, 當時沿海地區主要為養殖魚塭區; 85 年之後,雲林下陷中心逐漸移往內陸, 88 年以後下陷中心集中於褒忠鄉、土庫鎮、虎尾鎮與元長鄉。
以十年為期分析累積下陷量如圖 6-44 至圖 6-46, 80~89 年累積下陷 量分布在沿海麥寮鄉、 台西鄉, 最大下陷量約 90 cm; 90~99 年麥寮鄉與 台西鄉沿海地區防治有成, 此十年間累積下陷量大幅下降至 20 cm, 雲林 中部地區如土庫鎮下陷情形較顯著, 最大下陷量約 80 cm; 分析 100~111 年累積下陷量, 土庫鎮最大下陷量約 50cm, 下陷明顯趨緩, 足見地層下 陷防治工作有其成效。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
yuli_81_105_a.png